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1篇
  免费   1616篇
  国内免费   1030篇
电工技术   172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267篇
化学工业   5024篇
金属工艺   649篇
机械仪表   1250篇
建筑科学   821篇
矿业工程   253篇
能源动力   8386篇
轻工业   412篇
水利工程   109篇
石油天然气   1252篇
武器工业   325篇
无线电   2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14篇
冶金工业   640篇
原子能技术   1464篇
自动化技术   64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889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870篇
  2018年   730篇
  2017年   794篇
  2016年   693篇
  2015年   591篇
  2014年   1327篇
  2013年   1690篇
  2012年   1463篇
  2011年   2178篇
  2010年   1682篇
  2009年   1494篇
  2008年   1392篇
  2007年   1534篇
  2006年   1225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834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497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为了更有效地分配燃油供给系统的可靠性指标,首先采用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根据模糊三标度的优先关系构建了影响燃油供给系统可靠性分配的5个因素的判断矩阵,确定了燃油供给系统故障易发的5个子系统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然后根据综合权重对系统故障率进行分配,并由可靠度公式计算出各子系统应该分配的可靠度,计算所得结果与厂家实际统计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应用于燃油供给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相似文献   
992.
PtPb/ C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电氧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Pb元素的添加来提高Pt/C催化剂电催化氧化甲酸的性能。方法通过乙二醇协助硼氢化钠还原法,以氯铂酸为Pt源和硝酸铅为Pb源制备不同原子比的PtxPb/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样品催化氧化甲酸的性能。结果利用乙二醇协助硼氢化钠还原法成功制得了Pt和Pb原子比不同的PtxPb/C催化剂,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样品均为Pt的面心立方结构,且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其平均粒径为4 nm左右。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PtxPb/C催化剂催化氧化甲酸的性能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且受Pt和Pb原子比的影响,当原子比为5∶1时,其对氧化甲酸的催化性能最好,峰电位对应的Pt的比质量活性达到2000 m A/(mg Pt),远远高于商业Pt/C,同时计时电流曲线表明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Pb原子的加入影响了Pt原子的电子结构,与Pb对Pt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CO等中间产物在Pt表面的快速氧化,降低了催化氧化甲酸的初始电位,促使甲酸在低电位直接氧化为CO2和H2O,提高了其催化氧化甲酸的峰电流,有效减轻了Pt中毒,提高了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分析伺服系统的设计原理完成对油气悬挂实验台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研究,并对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结构进行相应的分析设计,利用Win CC组态软件编制控制系统软件系统。在运动控制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位置跟踪试验,结果验证了模糊PID控制器的轨迹规划策略和轨迹跟踪的工程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李魁  张洪  蔡言龙 《机床与液压》2015,43(16):91-94
通过分析全路面起重机双桥油气悬架组的液压系统油路图,建立双桥油气悬架组的7自由度数学模型,分析并联式和独立式双桥油气悬架模型主要区别,并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并联式和独立式双桥油气悬架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悬架系统的压力、轮胎动载荷、垂直加速度等参数的最大值,得出并联式悬架组的性能指标要优于独立双桥悬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LZ50钢基材表面制备WC-27Cr Ni涂层。对WC-27Cr Ni涂层及其基体材料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进行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3D轮廓仪对磨痕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基材相比,WC-27Cr Ni涂层在部分滑移区的运行范围向左移动,滑移区的运行范围增大。在部分滑移区,涂层的摩擦系数呈"跑和-爬升-稳定"3个阶段,明显低于基材,且损伤十分轻微;滑移区,涂层剥落的硬质颗粒使得稳定阶段摩擦系数高于基材,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  相似文献   
996.
加装惰化系统是飞机燃油箱防爆的重要方式,油箱氧浓度变化规律是惰化系统设计的基础研究内容,燃油消耗作为影响氧浓度变化的因素,对飞机油箱氧浓度变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燃油消耗参量的油箱气相空间氧浓度的计算模型,结合飞机真实飞行的数据中的分段油耗变化关系,分析了各飞行阶段燃油消耗对飞机油箱氧浓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初始载油率和燃油温度对平衡氧浓度的影响,并与未考虑燃油消耗下的飞机油箱氧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爬升、巡航和下降阶段,燃油消耗对平衡氧浓度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在滑出、起飞和进近着陆阶段影响较小;在滑出、起飞阶段和在进近着陆阶段,初始载油率对氧浓度的影响不大,而在爬升、巡航和下降阶段,初始载油率越高,飞机油箱的平衡氧浓度值越高,且随着初始载油率的降低,同一飞行高度下的平衡氧浓度值降低。不同海平面温度对各个阶段气相空间氧浓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廖鑫  余萌 《中国市政工程》2021,(2):30-34,123
以某通车运营的大型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桥梁热分析模型与有限元力学模型。通过热分析,模拟不同车辆火灾下大型悬索桥主要承重构件的温度变化过程。通过对小汽车、客车和货车火灾时对主缆的影响,分析桥梁主要承重构件的应力、挠度的变化情况,找出桥梁主要承重构件高温下力学性能退化规律。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和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贾承志  张奇 《含能材料》2020,28(3):248-254
为探索云爆过程窜火现象的物理机制,以环氧丙烷为云爆装药,基于流体力学理论,使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对2 kg云爆装置燃料分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燃料分散过程中云雾在驱动和热载荷下的耦合作用;研究耦合作用下云雾的点火条件。结果表明:中心装药量对于云爆装置的窜火具有明显影响,中心装药起爆后产生高温高压推动燃料分散,由于热传导及热辐射机理,在燃料扩散形成的云雾场中同样存在温度场与压力场,云雾场温度高于燃料自燃点,浓度位于燃料爆炸极限区间内时即发生窜火。对2 kg云爆装置的数值模拟表明,发生窜火的位置一般位于云爆装置顶部0.01~0.25 m附近,窜火时间集中在燃料开始分散后的1~5 ms。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固体推进剂在改进铝粉燃烧性能方面的迫切需要,以铝粉为基材,FeF_3作为添加剂,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Al-FeF_3复合燃料。通过研究粉末配比、球磨参数等对铝基复合燃料组织、结构以及热性能等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获得平均粒径为微米级的铝基复合燃料。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联用技术(TG-DSC)表明,Al-FeF_3复合燃料在氧化过程中,可以实现较低温度下(600~1400℃)的快速氧化。端燃75发动机试车表明,使用Al-FeF_3复合燃料全部取代普通球形铝粉后发动机壳体内部无较大铝粉熔融残渣,残渣率从6.151%下降到4.215%。结果表明,Al-FeF_3复合燃料有助于解决Al粉在推进剂中不完全燃烧的问题,在降低燃烧残渣率,减少发动机两相流损失方面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先进飞行器对燃料的冷却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高性能吸热燃料和反应技术。基于醇类可以促进重油裂解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的特性,提出乙醇辅助碳氢燃料催化吸热反应的研究设想。采用浆液涂敷法在高温合金管上制备了多种涂层催化剂,在电加热单管反应装置上评价了乙醇辅助碳氢燃料催化吸热反应性能。研究发现,在400~600℃的中低温条件下,乙醇可以在镍修饰的ZSM-5分子筛涂层催化剂作用下脱水生成乙烯,510℃时热沉提高约20%;在更高温度时,乙醇脱除的水可以参与蒸汽重整反应促进燃料吸热;而均相添加剂可以进一步与涂层催化剂协同作用,抑制结焦生成,将体系工作温度提升至791℃,获得3.71 MJ·kg^-1的热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